您好,欢迎来到玉米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期刊论文 >> 关于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关于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6/9/12 9:40:00打印收藏

原标题: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1玉米大斑病

a.种植抗病品种。①实现抗源基因区域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种植一套抗病基因品种,在另一地区里种植另一套抗病基因品种,使抗病品种的布局合理,起到隔离作用,限制毒力小品种的定向选择,以防大斑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和扩散。②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防止在一个地区内品种抗病基因(种质资源)单一化,使品种群体的抗病性在遗传上是异质的、多样的。③重视品种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b.彻底消灭菌源。秋收后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尤其对严重感病的秸秆要及早处理,以便减少翌年的浸染菌源;亦可通过机械收割时粉碎秸秆进行还田或站秆翻地,以及秋季深翻等,将病残体及病叶深埋地下,加速其腐解,从而也起到加速病菌消亡的目的。

c.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区可以用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

2玉米瘤黑粉病

a.轮作。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可显著减轻发病,一般可与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轮作2~3年。

b.选育抗病品种。配制杂交组合时,应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遗传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生理小种等问题。

c.割除病瘤。及时割除病瘤,减少病菌积累,且可减轻当年的再浸染。割除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烧掉,以减少菌源。

3玉米丝黑穗病

a.实行轮作。尤其病重田块,应与大豆、小麦、谷子等作物进行3~4年轮作。

b.适期早播。过早播种,地温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时间拖长,易受病菌侵害,过晚可减轻病害,但成熟过晚,易遭霜害,故应适期早播。

c.种子处理。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25%羟锈宁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4%~0.8%)拌种。

d.除掉病株或病穗。在黑粉子孢子尚未散出前,割除病株或摘除病穗,深埋或烧掉。减少越冬菌源,减轻翌年的病情。

e.秋季深翻。一定要注意翻地质量,不能将病株残体露在土外。

f.拔除病苗。人力充足而且发病重的地区,可进行人工拔除病苗,但需晚定苗,拔除病苗后如出现缺苗进行补苗,以防缺苗影响产量。一般玉米7~8片叶时病苗长相明显,此期进行辨别准确率高。在无经验或病株率低的地区不宜采用。

g.选用抗病品种。玉米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各地应选育和利用本地区较为抗病的品种。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38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玉米播种技术对比试验近日举行
  2. 3月24日国内玉米价格继续维持上涨趋势
  3. 珲春10万吨玉米将通过罗津港南下宁波
  4. 辽宁补贴确定东北玉米坚挺
  5. 黑龙江今年开展的玉米蘑菇间种模式实验项目日前获得成功
  6. 11月后东北玉米将重返弱势
  7. 明年将继续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
  8. 分析认为今秋国内粮食市场的“主角”非新产玉米莫属
  9. 关于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10. 关于夏玉米增产技术的研究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