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玉米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统计分析 >> 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 丰收的玉米又得多添几分库存

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 丰收的玉米又得多添几分库存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6/10/25 9:35:26打印收藏

原标题: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 库存压力大

今年失去临储兜底,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丰收的玉米又得多添几分库存。据布瑞克统计,目前国储库里仍有接近2.4亿吨的玉米库存,库存压力大。

如此巨大的玉米库存,需要支付庞大的库存费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此前指出,包括收购费、做囤费、保管费和资金利息等,每吨粮食库存成本在252元。据此推算,2.4亿吨玉米一年的库存费用超过600亿元。

因此,庞大的玉米去库存问题越发严重。而今,库存未去,新季玉米已上市,收储、去库存、减产、深加工转化有限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直接出口,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库存出路,亚洲国家进口玉米潜力在3000万-4000万吨。”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分析说,随着玉米市场化改革,内外价差逐渐缩小,加之具有运费优势,玉米价格下跌后有望重新夺回亚洲的市场份额,从而利好玉米的去库存。

玉米价格要与世界接轨,国家还必须去掉巨大的库存,这迫使玉米价格一路狂跌。“当前,在玉米去库存背景下,玉米市场价格面临重重压力。”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近日也透露,在粮食“十二连增”、供求压力减小、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国家提高粮价的力度可能减弱。余欣荣还称,明年将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调减南方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转移。

“2亿多吨的玉米库存,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的,但只要把价格理顺了,去库存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李国祥说,美国、印度的玉米库存都在4亿吨以上,他们的人口还不及多,所以的玉米库存有望很快得以解决。

今年,霜冻来袭、气温骤降,与天气不谋而合的是国内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尤其是东北市场化主体收购潮粮,潮粮折干后价格可能低至0.7元/斤。

玉米价差回归合理水平,的确是“市场化”的标志之一。然而,从2014年东北临储玉米托市标准价1.2元/斤到2015年降至1元/斤,再到如今的0.7元/斤,短短两年玉米价格几近“腰斩”。

记者了解到,东北玉米10月开始收获,预期12月开始集中上市,届时更多的玉米将入市。不容小觑的是,2015年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的产量合计达到9500万吨,占比高达40%。

在市场化的收购中,农民的议价能力低,叠加2亿多吨的库存,玉米价格还将下跌。粮食作物,天气因素就占很大的影响,2016年下半年的雨量有点多,再加上政策变革、国外库存充裕、生猪肉价格大跌等,促使东北玉米的价格急剧下降。

或许正是这样,2016年国家即便实施了“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补贴政策还依然保留。提及补贴,种植户赵颖的情绪有些激动,她吐槽说:“补贴就是望梅止渴,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够拿到补贴,何况一点点补贴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据赵颖描述,在东北很多地方由于尚未采取严格的土地流转备案制,很难直接证明谁是土地的承包者,只好让原地主签字确认。“很多地方不得不让土地承包者和原地主相互协商,补贴各一半,没协商好的,原地主全要了。”赵颖抱怨说,国家政策是补贴玉米实际种植者,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大一部分补贴被不种地的原地主拿走了。

众所周知,是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玉米两成的量源于,四成源于美国。李国祥说,国内玉米价格的高低很大原因还与进口玉米的冲击有关,因为国外的玉米及替代品很便宜。虽然玉米进口有配额限制,但是替代品包括酒糟、大麦、高粱、木薯等是没有限制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冲击国内市场。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2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玉米播种技术对比试验近日举行
  2. 3月24日国内玉米价格继续维持上涨趋势
  3. 珲春10万吨玉米将通过罗津港南下宁波
  4. 辽宁补贴确定东北玉米坚挺
  5. 黑龙江今年开展的玉米蘑菇间种模式实验项目日前获得成功
  6. 11月后东北玉米将重返弱势
  7. 明年将继续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
  8. 分析认为今秋国内粮食市场的“主角”非新产玉米莫属
  9. 关于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10. 关于夏玉米增产技术的研究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