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玉米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我国继续在东北地区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我国继续在东北地区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7/10/28 13:42:50打印收藏

2016年,我国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改革年,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下降3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00多万亩。

进入改革第二年,当前,东北地区的新玉米即将大量上市。农业部预计,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开称价有望高于上年。

今年,我国继续在东北地区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机制。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去年改革效果很好,今年市场各方都有相对明确的预期,“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步伐,预计籽粒玉米调减约2000万亩,玉米产量将继续减少。去年以来玉米深加工和饲料企业加快向东北地区转移,产能陆续形成,规模化畜禽养殖也加快在东北地区布局,有利于玉米就地转化。2016年产的玉米收购结束以后,国储玉米拍卖成交率高,市场交易活跃,价格稳中有涨,市场主体对新玉米购销形势较为乐观。”

唐珂表示,综合这些有利因素,预计今年东北地区玉米购销开局良好,“开称价有望高于上年,同时也要看到玉米库存依然处于高位,下游需求尚未根本好转,市场供求的总体宽松格局没有改变。东北粮食外运的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偏远地区依然存在‘卖粮难’的风险。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做好玉米市场监测和形势的研判,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配合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切实防止出现大范围的‘卖粮难’。在此,也提醒广大玉米种植户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储好粮,卖好粮,特别是水分高的玉米要择机早日销售,避因霉粮坏粮导致收入受损。”

作为东北地区调减玉米后改种的主要品种之一,大豆的种植效益直接影响到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的可持续性。唐珂介绍,当前大豆生产形势总体乐观,“据农业部大豆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调度,今年我国大豆生产呈现出‘面积扩、单产升、总产增’的局面。国产大豆恢复性增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成果,有利于缓解我国大豆产不足需的局面,但产量的增加也不可避带来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继续高位增长,1-8月累计进口大豆6333.68万吨,同比增长17.3%,预计全年进口量可能突破9000万吨,是国内产量的近六倍,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

农业部监测显示,目前东北地区新季大豆低开低走,开秤价净粮为每斤1.9元左右,上市初期价格低于上年同期且跌速较快,后期市场走势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唐珂表示:“今年国家在东北地区实行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大豆补贴标准总体上比去年的目标价格补贴额要高,基本能够弥补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但如果后期价格继续下跌,今年种大豆的收益可能低于去年。”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79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玉米播种技术对比试验近日举行
  2. 3月24日国内玉米价格继续维持上涨趋势
  3. 珲春10万吨玉米将通过罗津港南下宁波
  4. 辽宁补贴确定东北玉米坚挺
  5. 黑龙江今年开展的玉米蘑菇间种模式实验项目日前获得成功
  6. 11月后东北玉米将重返弱势
  7. 明年将继续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
  8. 分析认为今秋国内粮食市场的“主角”非新产玉米莫属
  9. 关于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10. 关于夏玉米增产技术的研究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