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玉米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农科经济 >> 玉米将迎历史性大牛市

玉米将迎历史性大牛市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1/8 9:46:40打印收藏

  

  2010年以来,在大的政策色彩笼罩下,谷物市场并不甘寂寞,运行箱体不断扩大空间。作为主要谷物家控制力相对偏弱的玉米,自金融危机后已经延续了两年的牛市。但这还不是全部,国内玉米市场由于面临供需缺口加大、库存降至历史性低位、种植面积增长潜力基本耗尽、进口成本居高的突出矛盾,本年度很有可能迎来历史性大牛市。同时,玉米与麦、早籼稻之间很可能出现较好的套利机会。

  一、影响因素

  1.补贴引发政策模型

  推出补贴南方企业到东北采购新玉米政策,补贴额减半,至35元/吨。根据上年经验,补贴模型通常能给市场带来100—150元/吨的额外上涨空间。另外,中储粮可能获得较的收购优惠政策。如果允许中储粮在随行就市基础上享受35元/吨补贴,那市场将形成双补贴模型,效力可能翻倍。

  利空方面也主要来自政策。短期内政策延缓中字号企业入市,在贷款、运输、库存等方面对多元化收储主体进行限制,持续高数量拍卖——但这些政策只是增加短期压力,不能改善年度供求关系。在中远期,国家可能实行的政策包括限制深加工企业生产和进口。新湖期货在11月末对东北深加工企业进行专门考察,这些企业对调控担忧并不烈,因多数深加工产品供应食品行业。东南亚木薯减产给玉米酒精带来机会,若严格限制产量,则可能引发下游产品价格大涨。根据新湖的调查,2010/2011年度一些大型深加工扩建项目将投产,而且这些项目均属合法立项。

  2.产需缺口

  2009/2010年度共拍卖约2570万吨玉米,同时收购60余万吨临储玉米,加上两次向灾区调拨玉米,国有玉米库存减少2500万—2530万吨。估测非国有期初库存同比增加300万—500万吨,社会总库存下降2000万—2200万吨,即产需缺口为2000万—2200万吨。估测2010/2011年度产量增加1300万—1500万吨,需求增加300万—500万吨,产需缺口减小约1000万吨。即该年度产需缺口仍将保持在1000万—1200万吨。当然,有必要根据市场实际发展来修正我们的预期。在产量方面我们调研中一些大企业对黑龙江玉米产量存在较大争议,认为其数量可能明显高于预估。另外,在需求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监测深加工实际开机率及产能、生猪存栏以及进口问题的新变化。

  3.库存降至二十年低

  根据估算,2009/2010年度玉米期货库存消费比降至至少二十年低的15%左右,而2010/2011年度可能继续下探至10%以下。2009/2010年度市场出现巨大产需缺口时国内有巨大的国储库存来填补。2010/2011年度我们将面临无库存状态。从中期来看,国家延迟中储粮入场时间,延长抛储时间,使12月份国有库存水平可能较常年同期低700万吨左右,中期补库压力巨大。

  4.面积增长潜能基本用尽

  根据我们常年在东北的实地考察经验,玉米对大豆实现了连续多年的比价优势(除2008年),可改种耕地基本改种完毕,剩余可替代耕地面积很少,且多集中在高纬度或中低产田区,单产较低。另外,新开发耕地潜力较小,多集中在边远纬度高、积温少或土质差地区。城镇化进程高速发展,建筑、道路等用地每年大量侵吞原有耕地。以往单一品种价格大涨可以引发品种间耕地调节,今年众多农产品价格一同大涨,集中反应出耕地供应总量可能面临着历史的拐点。未来几年玉米产需缺口将持续拉大。

  5.进口成本居高

  由于世界玉米消费刚性增加,美国玉米库存降至15年低位,国际玉米价格在2010年年中的低位基础上一路暴涨,高涨幅超过80%。虽然11月中旬开始出现下跌,但年底美玉米至进口完税成本仍较国产玉米南方港口价格升水超过300元/吨。更关键的是,当前CBOT玉米价格是建立在尚未启动大规模进口基础上。虽然从2010年11月份起市场传闻与阿根廷农业部签订协议进口550万吨左右的玉米,但后来官方发言否认这一点。根据我们与跨国企业的交流,进口玉米的生物安全检测程序通常用时良久。根据新湖期货的推测,2011年6月份后玉米供需缺口将开始暴露,而进口闸门很可能自此拉开。

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00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玉米播种技术对比试验近日举行
  2. 3月24日国内玉米价格继续维持上涨趋势
  3. 珲春10万吨玉米将通过罗津港南下宁波
  4. 辽宁补贴确定东北玉米坚挺
  5. 黑龙江今年开展的玉米蘑菇间种模式实验项目日前获得成功
  6. 11月后东北玉米将重返弱势
  7. 明年将继续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
  8. 分析认为今秋国内粮食市场的“主角”非新产玉米莫属
  9. 关于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10. 关于夏玉米增产技术的研究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