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的主粮之一,用途广泛,作用很多,在我国的很多行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东北三省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玉米大多数产自那里。近,关于玉米的收购问题,国家做出了专门的通知指示。
2014年12月14日,《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电文下发,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收购的霉变指标由2%放宽至5%以内,虽然霉变指标放开,但是扣量严格,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多空参半。
生霉粒放宽实际更严格
通知中指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超过5%将不得作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按照依质论价,平均扣量与扣价基本相当的原则,即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3%的,扣价1%;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3%不超过4%的,扣价3%;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4%不超过5%的,扣价6%。玉米霉变粒在2%以内按原收购价收储,超过5%的由地方政府组织专项收购并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霉变超2%的单独收购、单独存放、单独统计、单独核算入库。委托收储库点每吨需缴纳20元保证金。
从价格上看,生霉粒放宽后,对玉米扣价更为严格,3%以内的,根据水分扣重,其中对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玉米,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65%,并扣价0.15%作为烘干费;低于或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和增扣价。按照吉林二等玉米每吨2280元为标准,15%水分霉变2%以内的玉米实际价格每吨在2250元,如果3%以内每吨则在2227元,目前同等质量玉米出库每吨在2230元左右,基本与市场价持平,临储优势明显不大。目前产区玉米生霉粒基本在4%~5%之间,那么容重能够达到二等的玉米每吨实际需要扣掉137元,每吨也就是2140元左右。由于收购干粮,那么需要从潮粮中压价,也就是农民实际卖出价格会有所打压。随着时间推移,水分下降,农户心理价位有所上升,对于生霉基本没概念,即使临储资金下发,对农民来说支撑力度有限,对于霉变率偏高的玉米来说甚至是打压。
从量上看,超5%的禁止作为临储粮。去年收购了近7000万吨玉米(刚开始超7000万吨,后来有不符合标准的),东北一年玉米产量不超一亿吨,本地饲料需求1500万吨,均要求质量,深加工可以消耗2500万吨差粮,上海需要3000万吨,如果河北山西补充了1000万吨的话,那么至少需要2000万吨,其中饲料用粮为主,假设有一半符合要求即1000万吨,那么临储收购的玉米中能有多少符合标准?如果今年临储严格审查玉米入库标准的话,不符合规定的代收代储点可能会拿不到费用。直接扣留20元保证金,对于代储企业来说费用有所降低。
政策对市场支撑力度减弱
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河北、黑龙江等10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29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72万吨。受今年下半年价格飙涨影响,西北地区贸易商收购量明显增加,当地农民卖粮价格高于去年同期,西北农户手中余粮有限。而东北地区受临储资金迟迟未下发影响,代收代储库点收购量有限,而有资金的大型贸易商提前收储,量还是比较大的,目前这个数字仍未公布。
从临储收购政策执行来看,实际上对市场的影响有所减弱,前期收购的玉米也大多以低于临储价格收购。由于未大量收购,农民手中玉米才会霉变蔓延。如果霉变率严格控制,实际上对市场支撑力度有限,收购的量也会受到限制。
综上,临储霉变标准出台是对临储收购政策的一个补充,至于后期能否有仓储补充、资金使用补充都是未知,虽然从表面上看放宽了标准,实际上也更严格,在资金上开始管制代收代储库点。另外霉变超5%的玉米由政府牵头非常模糊,先政府不能调拨资金,其次不能制让企业使用超标玉米,而且需求本身就很弱,所以这条几乎没意义。对于东北农民来说,优质玉米后期需求会增加,但是霉变率超标玉米可能价格更低。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53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