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种玉米,改成刺梨,已经拿到1000块钱补贴了!”3月11日,记者来到平塘县平舟镇黄平村采访,正在田地里忙着除草的村民谭凤修笑着告诉我们。2017年底,谭凤修和妻子把自己家2亩地上的玉米秆拔了,改种刺梨,享受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每亩到期补贴500元。“要是像以前一样种玉米,每亩只能挣300元左右,除去人工成本,可以说是入不敷出,我也没时间出来做什么小生意。”谭凤修说。
为了改变农户种植玉米效益低下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平舟镇紧扣“五个一批”、围绕“七大战役”,精准施策,认真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适宜区域上果蔬、注重环保抓养殖、精心培育护特色”的原则,抓新不放旧、抓短不放长、抓大不放小,形成了以茶叶、油茶、刺梨、黄桃等为长线产业和以百香果、蔬菜、养殖等为短期增收产业的发展格局。
据黄平村村委会主任谭化宏介绍,黄平村今年计划种植刺梨1300余亩,较去年增加300余亩,同时,实行刺梨辣椒套种,即在两排刺梨中间套种辣椒。“以前种玉米多是用来当作养猪的饲料,还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管护,加上各种化肥的投入,一年下来我们基本上是负收入。”谭化宏说,退耕还林改种刺梨后,种植4年可达丰产期,每亩刺梨收入约800元,是种植玉米的2倍多。由于刺梨种植到丰产有3至4年时间,为了保障农民收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每亩给农民1500元补贴(分三期,五年支付)。
调减玉米改种刺梨和辣椒,对于农民来说关心的还是销售问题,为此,平舟镇专门成立了众力惠农合作社,每村出资2万元,由来自该镇15个村的村干部负责合作社运作。谭化宏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众力惠农”合作社成员。据介绍,2018年“众力惠农”计划将在平舟镇龙兴村建一个辣椒加工厂——贵州省贵菜园乡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平塘县拿出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20万元作为公司启动资金,该加工厂建成可实现年加工30万斤生辣椒,可解决全平舟镇农户辣椒销路问题。此外,“众力惠农”合作社对农户“保底”承诺:在辣椒市场价低于0.8元/斤时,将按0.8元/斤收购,保障农民收益。
据介绍,平塘县今年“春风行动”计划调减玉米油菜等低效传统农产品种植面积,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60%以上,15度以下耕地主要种植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农作物;15-25度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济果林为主,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677人参与,点击查看>>